<optgroup id="tc2ba"><li id="tc2ba"><source id="tc2ba"></source></li></optgroup>
    <track id="tc2ba"><i id="tc2ba"></i></track>
  • <optgroup id="tc2ba"></optgroup>

    • 搜索位置 標題 全文
    • 匹配度 模糊 精準
    • 排序 相關程度 發布日期
    • 索引號

    • 分 類:

      市政府辦文件

    • 發布機構:

      海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2022-06-06

    • 名 稱:

      海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林市202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文 號:

      海政辦發〔2022〕3號

    • 關鍵字:

    • 時效:

    海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林市202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作者:  來源:海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更新時間:2022年06月08日  瀏覽量:22268

    各鎮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海林市202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海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66

     

     

     

    海林市202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地質災害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安全穩定。為切實做好我市2022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黑龍江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一)總體概況

    截至目前,全市已查清地質災害隱患點(段)62處,其中:泥石流18處、崩塌44處。按危害程度分:特別防范區2處、重點防范區14處、一般防范區46處。

    (二)分布概況

    主要分布于海林鎮、柴河鎮、長汀鎮、山市鎮、橫道河子鎮、二道河鎮、三道河子鎮、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其中:二道河鎮、三道河子鎮、柴河鎮、山市鎮、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為重點防范區域。

    二、2022年全市地質災害趨勢分析

    (一)汛期氣候分析及重點防范期

    據市氣象部門中長期氣象預測,汛期(68月)總趨勢:全市汛期降水量略多,時空分布明顯不均,多局地強對流;氣溫略高,有明顯升溫和降溫過程。

    主要氣象災害:強對流天氣、階段性低溫、局地暴雨洪澇。

    汛期降水接近常年,全市平均為370410㎜,較歷年同期多1-2成左右。6月降水略多,月降水量為100110㎜,比歷年多2成左右;7月降水正常,月降水量為120130㎜,接近常年同期;8月降水偏多,月降水量為150170㎜,比歷年多34成。

    分析與建議:1. 今年夏季強對流天氣多發,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易發生短時強降水、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需關注各種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人身安全帶來的不利影響。2. 盛夏降水集中,暴雨多發時段,易產生局地暴雨洪澇,尤其要關注中小河流、水庫的汛情變化。3. 我市地處山區丘陵地帶,要注意防范因局地強降水而引發的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我市汛期地質災害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重點區域為三道河子鎮、二道河鎮、柴河鎮、山市鎮、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等地。

    (二)特別及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基本情況

    我市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分布面積廣泛,且采礦、修路、削坡建房等人為工程活動較頻繁,易引發災害。災害類型多為小型,影響范圍限于災害點附近區域,威脅對象主要是災害隱患點附近居民、車輛行人、房屋及建筑設施等。

    1. 海林市二道河鎮二站村五隊泥石流

    位于海林市二道河鎮二站村五隊泥石流形成區,面積約為2.5km2,流通區縱坡降90‰,堆積區扇形地完整性約為85%,扇長500m,擴散角45°,主溝長約2km。威脅60戶,全毀農田1畝、半毀農田29畝。

    2.海林市柴河林業局黑牛背林場路旁崩塌

    位于柴河林業局梨樹溝村東,地貌為低山,巖性花崗巖,邊坡陡峭,坡高40米,坡度80度,腐殖土為0.2米,因降雨因素,巖塊下部雨水沖刷,存在一處危巖體,主崩方向207度,節理裂隙發育:傾向190度,傾角70度。巖層產狀:傾向203度,傾角30度。存在一處危巖體(1×1.5×11.5立方米,邊坡存在多處小型危巖體,為巖層受雨水侵蝕形成,薄層狀,月0.2-0.3米,夾在巖層之間,存在墜落危險堆積體面積為380平方米,體積1140立方米,其最遠落石6米,傾倒式運動,邊坡陡峭,危巖體及破碎巖塊存在墜落風險,威脅公路300米。

    3. 海林市二道河鎮釣魚臺村信號屯

    起始于信號村西北方向,受泉水及雨水沖刷,夾帶部分廢棄碎石流過,最終匯入二道河,形成區100米,流通區100米,堆積區0.5米,泥石流主要物質為水、碎石,溝頂處進行人工治理,泉水引流想成緩流,最終匯入河內,泥石流上部溝內植被發育,溝寬1~3米,溝深1~2米,U型溝。泉水流入,暴雨沖刷碎石夾帶遷移最終流入河道。威脅1戶,2人。

    4. 海林市柴河鎮基建生產隊

    起始于村莊北側,經過耕地,進入村莊,最終匯入河道,形成區約100米,流通區長350米,堆積區長100米,沖溝內碎石較多,目前有水流下,寬約4米,溝呈V型,溝深2.5~3米,泥石流物質為碎石夾雜垃圾。每年雨季,山中降雨夾帶碎石及花崗巖風化砂,匯入沖溝。危險性小。威脅房屋10間,村民8戶,25人。

    5. 海林市柴河鎮佛塔村裕發四屯

    起始于屯子南側,經過耕地,進入村莊,最終匯入河道,形成區約200米,流通區長500米,堆積區約20米,沖溝內秸稈較多,寬度約5米。暴雨期間,水位過高,殃及房屋,溝內有大量秸稈堆積,沖入院內。影響房屋10戶,磚混房屋17間,由于村上定期清淤,并配有排導措施,危險性小。威脅房屋10戶,磚混房屋17間,約20人。

    6. 海林市柴河鎮柴南屯(正對江橋)

    位于柴河鎮柴南屯,地貌為低山,位于鎮東側?;剖?,土質斜坡,緊鄰建筑物,最遠落石2米,表層碎石土厚約0.5米,頂部樹木茂盛。崩塌源厚度為4米,面積20平方米,邊坡陡峭,堆積體呈條狀分布,厚1米,位于崩塌源頂部,約20立方米碎石土,最遠落石2米。邊坡陡峭,崩塌源路徑較短,邊坡整體較穩定。據村民反應,下雨時有少量碎石滾落。威脅房屋3座、道路150m。

    7. 大海林林業局大林公路71.5km

    地貌為低山,巖性為砂巖,地形起伏較大,最大落差40米,表層0.2米碎石土,植被發育,邊坡陡峭,下部為砂巖裸露面,陡崖為修建大林公路開挖形成,底部有排水溝一道。邊坡裸露呈帶狀分布,邊坡塊石較完整,但裂隙發育,存在落石風險,無明顯變形現象,呈條狀縫補,厚0.2米,崩塌路徑呈折線型,威脅道路100米。

    8. 海林市海林鎮新民村一隊東南1.5km

    位于海林鎮新民村,地貌為低山,巖性花崗巖,邊坡陡峭,早期為人工開挖,裸露邊坡分為兩級,上層為花崗巖,下層為砂巖,下層由于降雨導致坡底下部堆積碎石土。主崩方向84度,巖層產狀:傾向330度,傾角58度,場地有石料堆積,堆積體平均厚度2米,面積180平方米,其最遠落石3.5米,傾倒式運動,威脅村村通道路40米。

    9. 海林市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

    位于海林市斗銀村靠山屯,地貌為低山,巖性砂巖,地形起伏較小,緊鄰居民,最遠落石1米,邊坡表層碎石土。主崩方向208度,巖層產狀為傾向246度,傾角29度,堆積體平均厚度1.5米,面積35平方米,最遠落石1米,墜落式運動,路徑較短,威脅房屋1座。

    10. 海林市山市鎮青嶺子村北山

    位于海林市山市鎮青嶺子村北山,區內分布陡崖發育有垂直于邊坡走向的節理裂隙。陡崖長228m,該段陡崖分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中間是廢棄的開采平臺。上部分陡崖最寬處48m,最大高差55m,上部風化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近期無明顯崩落跡象,處于懸空狀態。廢棄開采寬平臺6-29m,較平坦,雜草叢生,零星分布有陡崖上部掉落的碎石,塊徑0.1-0.8m。下部分陡崖最寬處35m,最大高差20m,陡崖坡面表層為全風化花崗巖,較薄,厚度0.2-0.7m,呈礫砂狀、粗砂狀;下覆強風化0.7-2.5m,呈碎石、碎塊狀。穩定性較差,威脅坡腳房屋3座,居民5戶。

    11. 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村豐收屯

    位于豐收屯西,主溝長750米,支溝長110米,其中主溝寬1.5~5米,深1.5~3.5米,支溝寬2~3米,深1~5米,溝頂高程294米,溝口高程150米,溝兩側均為耕地,泥石流物質主要為溝兩側腐殖土和碎石土。降雨因素,沖刷溝兩側,攜帶泥石流物質向下游排泄。溝兩側為耕地,泥石流溝穿過村莊,流入下游湖泊,威脅居民房屋及公路。

    12. 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村西600m

    起始于東升村北部低山,途徑耕地,穿過村村通道路,最終匯入河流,形成區400米,流通區長度500米,堆積區100米,溝底有少量垃圾,部分溝內有水流出,溝寬5~10米,深3~8米。雨水季節,山中降水匯聚成流,夾帶碎石土匯入。

    13. 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村一隊

    位于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一隊東溝,低山一支谷內,形成區三面環山,一面出口,低山相對高差100m,坡度50°左右,森林植被覆蓋率約為40%,地層巖性為第四系殘坡積物(厚度1-5m不等)及強風化花崗巖,巖體風化作用強烈,巖石較為破碎,松散碎屑物質來源充分,加之該支谷周邊植被破壞嚴重,表土較為松散,為泥石流活動提供了比較充分的物質條件,促進泥石流的發展。加之,該支谷內地形切割較為強烈,狹長呈“V”字型,谷坡兩側松散堆積物較發育,支谷縱坡降250‰,流通區狹窄,“V”型支谷頂寬20m,底寬僅為2-3m,溝長400m,形成區流域面積約為0.85km2。威脅40戶,120人,房屋40座,公路20米。

    14. 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村小學

    起始于東升村西部低山,途徑耕地,穿過機耕路,北河堤改道,最終流入人工林內,形成區約200米,流通區長300米,堆積區約250米,沖溝內存有秸稈,目前有水流下,主溝寬度2~5米,深0.5~3米,支溝寬2~3米,深1~3米。雨水季節,山中降水匯聚成流,夾帶碎石、風化砂等物匯入溝內。

    15. 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村三隊

    位于海林市三道河子鎮東升三隊山體北側,發育成兩條泥石流溝,穿越該屯,沿村中道路匯入河流。兩條泥石流溝相距120m,泥石流主溝長約852m,匯水面積約0.25km2,溝道受下切作用形成陡坎,溝底植被稀少,兩側山坡為林地,溝谷斷面形態大部分呈“V”型,溝床寬度1-10m,溝床縱坡度5°-10°,兩側山坡坡度20-30°,泥石流溝在出口處(居民地)沿村中道路排泄,堆積于道路,道路兩側為民宅,發展趨勢為淤高。危害房屋5間,5戶人家,道路100米。

    16. 海林市山市鎮西街村北山

    位于山市鎮西街村,地貌為低山,巖性花崗巖,地形起伏較大,緊鄰西街村、居民,最遠落石15米,表層強風化,約為0.5米,頂部植被覆蓋,居民反應有大塊落石墜落,主崩方向235度,崩塌源高程334米,最大水平位移2米,體積約350立方米,巖層產狀:傾向163度,傾角28度。堆積體平均厚度5米,面積80平方米,最遠落石15米,存在兩處危巖體,體積分別為(1×2×12立方米和(1×2×24立方米,墜落式運動危害程度較大,危害房屋2座,人員6人。

    三、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組織實施

    為加強我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各鎮政府的主體責任,各森工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等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形成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做好部署督查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各鎮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森工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對本施業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具體責任;市自然資源局、各鄉鎮自然資源所,負責各自分管境內的地質災害防治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發改、民政、氣象、水務、交通運輸、衛生、應急、住建等部門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各司其職。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將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使防治工作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確保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開展全面排查,及時掌握,及早預防

    各鎮、各森工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汛期前的地質災害隱患、在建工程項目排查工作。要抓住主汛期來臨前的時機,抓緊完成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拉網式排查,并及時將相關排查結果和防災措施建議函告相關單位和個人以及有關工程建設業主單位。要逐點落實已知和新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具體防治措施。根據災情、雨情發展變化情況,遇有重大轉折天氣前,要加強監測頻率和監測力度,及早預防,確保安全。

    (三)確定重點,加強防范,做好險情巡查及應急響應工作

    各鎮、各森工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和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海林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以及災害速報、應急響應等工作。汛期前要早部署,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汛期防災預案,設置警示標志,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預防責任人和預警信號及撤離路線,將涉及地質災害防治內容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威脅的群眾手中。汛中要加強監測和防范,特別是發生強降雨時,監測負責人要對隱患點進行時時監控、實地巡查,發現險情時,村、林場、連隊要立即向上級部門進行速報并立即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情況危急時,可強制組織避災疏散。

    (四)加強宣傳,做好防災和宣傳教育工作

    各鎮、各森工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和各有關部門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在主汛期來臨之前,要對各村、林場、連隊監測責任人進行一次宣傳和培訓,努力提高干部群眾對應急防災預案的認知程度,使人民群眾在面臨險情時能夠有序、有效撤離。要加強對丘陵區域的鎮村、林場、連隊、礦山、交通干線、旅游區、庫區、江河沿岸等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隱患點受威脅的群眾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務必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要利用電視、電臺、減災日等多種手段、渠道和方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五)實行部門聯動,密切配合,做好地質災害應急工作

    各相關部門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防災聯動機制,確保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明確分工。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的相關要求,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指導。市應急管理局負責組織編制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綜合協調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指導和協調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承擔建立地質災害指揮機構,協助市政府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會同市自然資源局等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和災情報告制度,指導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發改、教體、民政、住建、交通運輸、鐵路、水利、衛健、電力、文旅等部門要按照責任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立資源信息共享機制,做到重要信息、突發事件及時通報、快速反應,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確保防災效益最大化。

    (六)嚴格制度,狠抓落實,做好應急處理和上報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建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速報及汛期值班制度,如遇突發性地質災害要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奔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同時按照省自然資源廳《地質災害速報制度》要求,建立地質災害的險情、災情速報、月報及汛期值班制度,在極端天氣時段,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保證信息通道暢通,如有災情及時予以上報。

    市委辦政務值班室:7223014

    市政府辦政務值班室:7222900

    市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室:7333321、7333363、7333302

    牡丹江市自然資源局政務值班室:6277117、6277119、6277131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為加強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海林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長:魏紅梅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常務副組長:康永生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王林鋒  市委常委、市人武部部長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長:李云齊  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市政府副市長

    劉兵兵  市政府副市長

    李修杰  市政府副市長

    溫海波  市政府副市長

    王東海  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王義春  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關志強  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寧云鋼  海林農場副場長

    盧生文  山市種奶牛場副場長

    成員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市場監督局、市工業信息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市教體局、電業部門、移動通信公司、電信公司、聯通公司、消防大隊、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海林農場、山市種奶牛場、各鎮政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自然資源局,負責日常工作。

     任:吳承忠

    副主任:蘇立華

     員:孫士峰    

     

     件:1. 特別防范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防治責任表

    2. 重點防范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防治責任表

    3. 一般防范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防治責任表

     

    政策解讀

    aa久久超清无码激情av

    <optgroup id="tc2ba"><li id="tc2ba"><source id="tc2ba"></source></li></optgroup>
    <track id="tc2ba"><i id="tc2ba"></i></track>
  • <optgroup id="tc2ba"></optgroup>